在古代配资界,盐和铁是很重要的资源,也是朝廷的重要收入来源。
很多地方都设置了管理盐和铁的官员,以官方牵头,做相关的生意。
明朝学者王铎,这样说:“笼天下盐铁之利,则军帅无侵渔,逴行无绝饷,而中国可高枕矣。”
还有人写了一本《盐铁论》,堪称致富的奇书。
如果你一直没钱,就看看书中的几句话,调整自己的思维,格局打开了,致富就不难了。
图片
01
“故物丰者民衍,宅近市者家富”:反固化,家贫走他乡。
据观察,家在不同的地方,贫富程度是不一样的。
相对来说,在街道,市井的家庭,普遍比偏远农村要富有一些。
有人费了一生的精力,才走到罗马,有人出生在罗马,大不一样。
这些年,很多中年人,依靠背井离乡的方法,到外地打工,创业,也富起来了。和当初在老家的生活水平,不可同日而语。
为什么要离开老家呢?其根本是老家的人,都是一群老熟人,长期相处,已经是阶层固化了。
比方说,一个村里,也就那么几个人,占据了主要的自然资源,是一个行业里的领头人。你要挤垮他们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你要赚钱,也只能依赖他们。
走出去,到一个流动人口很多的地方,发展的 机会就来了。古代,孟母三迁,也是类似的道理,把儿女转移到“罗马”去。
02
“富在术数,不在劳身;利在势居,不在力耕也”:反愚昧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
俗话说:“人穷穷一时,心穷穷一生。”
一大批勤劳的人,没有致富。这就引发很多人怀疑,勤劳有什么用?
其实勤劳的方向错了,或者效率很低,是没有什么用的。
我的父母,在湘南的农村种地,水田里是稻谷,田埂上是豆子,父亲一大早去割草,看水;母亲去菜园里,喂猪等。
到农忙的时候,父母趁着月色,都在插秧,割稻子。
但是我们家很穷,常常是学费都凑不齐。
算一算,五亩地的收入,一年就是一两千。并且占用了父母一年的劳动时间。而去外地打工的人,一年收入七八千;开店的人,可以赚一万多。
也就是说,用智慧去换钱,比体力赚钱,容易多了。劳动的效率,可以有几倍的差距。
智慧的来源,对于普通人来说,就是读书,得到技能,然后学以致用。
图片
03
“善为人者能自为者也,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”:反自私,独乐乐不如众乐乐。
稻盛和夫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利他则久。敬人者人恒敬之,爱人者人恒爱之。利他是一种高级的利己。”
可惜的是,很多人不懂得利他的好处,专门利己。
任何东西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多,不能分给他人。这就引发了他人的眼红,或者导致分配不均,人与人的合作就不行了。
你得到很多利益,但是不去帮助他人,就显得德行不够。德不配财的样子,会导致财富亏损。
比方说,开工厂的人,对工人很抠,让工人加班,也不给加班费,显然是行不通的。
能致富的人,都是善于借助群体力量的人。一群人给自己服务,并且是心甘情愿的,那就不愁了。
善有善报的道理,从来没有落空过。
04
“茂林之下无丰草,大块之地无美苗”:反内卷,敢于另辟蹊径。
在茂密的大树下,看不到什么野草;在一大片的野草地,一小片麦苗难以成长。
如果一个行业里,竞争的人特别多,并且有一批人都有了成效。你再去加入行业,分一杯羹是特别难的。
因此,有人开始反内卷,从行业的旁边去发展。
一个地方,有一个加油站,生意很好。你也去做加油行业,就引发了内卷。你换一种思路,在加油站旁边,开了超市和饮食店,留住司机们吃饭,就对了。
在一条夜宵街,你去做夜宵,难。你做代驾,停车服务,就容易。
赚钱的行业,不是野蛮地争夺,而是争其必然。必然可以得到的,争夺起来,难度小多了。如果你走旁门左道,那就是走独行。
图片
05
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”:反常规,注重因势利导。
一个小贩,进了一车西瓜,发现不是很甜。
小贩马上挂出一个招牌:“低碳西瓜,减肥无负担。”
很快,西瓜销售一空。
按照常理,西瓜是甜蜜为好。不甜的西瓜,不被喜欢。
但是不甜的西瓜,切合了人们拒绝肥胖的思维,那就吸引力很强了。
很多人喜欢墨守成规,缺少改变的勇气,也缺少逆向思考的习惯。
看看时代,到底发展到哪一步,你自己在城市,有什么发展趋势。顺着人们喜欢的趋势去看,投其所好,也许违背常理,却也能赚大钱。
在广东开饮食店,一开始的少辣的。因为本地人不喜欢辣。但是后来打工的人多了,增加辣椒就有必要了。不能一直是老样子。
06
不同的思维,可以打开不同的局面,带来不同的财富。
若是你一直顺着大众的思维,那么你就是盲从,总是跟着别人跑。
你其实可以跑在他人的前面、旁边,或者逆着人群跑。看起来另类的行为,就是另类的谋财手段。
一个人没有钱,不要急着去卖苦力,而是反思自己,沉淀自己,打破自己。
千万不要一条道上走到黑,总要换赛道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配资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